戴庆,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美国光学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第三国家科学院青年通讯会士......

课题组建于2013年,隶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标准与检测实验室,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团队,由3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1名高级工程师、1名助理研究员、3名工程师以及多名博士生、硕士生、联合培养学生构成。在课题组长戴庆研究员的带领下,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大仪器装备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对外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1、石墨烯等离激元性质及相关二维纳米材料及异质结构的微纳光......
Grind precincts and explain precincts for the people
基于纳米材料的场发射冷阴极X射线源是近几年出现的,被认为是可以取代热阴极技术的具有革命性的新型X射线源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高时间分辨、低功耗且易于集成等诸多优势。
石墨烯等离激元具有高的压缩比和极大的局域光场增强,并且具有电学可调性(从太赫兹到中红外频段可调)。但是由于石墨烯的单原子层二维结构(每一个原子都处于表面态)
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是一种非常灵敏的质量检测仪器,利用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的压电特性,将石英晶振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转化为石英晶体振
研究团队在天然氧化钼I型双曲频带上观测到声子极化激元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可以不对称地重塑反向切伦科夫辐射的分布。此外,通过原子制造技术构筑氧化钼和六方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向切伦科夫辐射的辐射角度和品质因子。因此,这项研究在光电集成回路中片上光源的应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并为解决光频段反向切伦科夫辐射高效激发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021和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112名杰出科技工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的重要发展路线。如何在微纳甚至原子尺度对光进行精准操控是其中的关键的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研究团队率先提出利用极化激元作为光电互联媒介的新思路,充分发挥它对光的高压缩和易调控优势,不仅有望实现高效光电互联,而且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光电融合系统的性能。